京城小区惊魂,绿牌车悄无声息擦过大爷膝盖,那一刻大爷以为自己聋了

朝阳 更新于:2025-09-18 06:15
  • 希望之格
    “绿牌车贴着我膝盖飘过去,半点声儿没有,那一刻我以为自己聋了。”
    北京朝阳某小区,遛弯大爷的惊魂十厘米,把“电车静音杀”送上热搜。

    评论区里,有人甩欧盟新规:2024年7月起,所有纯电在35km/h以下必须发出“冰箱嗡嗡”级提示音,上限50分贝,吵不过空调外机。
    再翻国内账本:2023年新能源卖了949万辆,占全球六成,可装“行人提示音”的不到三成。
    剩下的七成,马路上像集体开了隐身挂。
    老司机给喇叭分了级:低音喇叭救邻里,高音喇叭救高速,双喇叭才和谐。
    听着像段子,细想全是血泪——低速没声,遇见斑马线、车库口、背耳机的小孩,一脚刹车晚0.5秒就够医院挂号。
    嫌吵的人也不少。
    晚上回家,小区静悄悄,突然“哔—”一声,比楼上装修还闹心。
    于是车企干脆默认关闭,或者只给海外版装上,国内版“能省就省”。
    可人命省不掉。
    中汽研去年做了场暗测:同一辆电车,开提示音与不开,行人事故率差42%。
    数字冷冰冰,换算下来,一年少说少撞几千人。
    有人出损招:把手机铃声设成V8声浪,挂车窗当外放。听着搞笑,背后是真没招。

    其实早就有可调喇叭这玩意儿,分贝、音浪、甚至模拟小猫咪都能自选。
    成本?
    批发价不到八十块,比行车记录仪便宜一半。
    问题卡在“国标没强制,装不装看良心”。
    欧盟把提示音写进法规,罚得也狠:单辆车不合规,最高罚1.5万欧元,折合人民币11万。
    车企立马全员上线,声音库一天上传二十多种,从科幻飞船到溪流声,任车主挑。
    国内也在动。
    工信部新版《汽车行驶噪声限制》征求意见稿里,悄悄加了“M1类纯电动车低速声学警告”一行字。
    业内人士透露,2025年大概率落地,范围先盯新车,旧车暂时“放养”。
    大爷听完记者解释,松了口气:“别全国都安,先把我这院安上就行。”这句话转发区里被点赞7万,大家翻译得很直白:法规可以慢,命只有一条。
    真等强制那天,记得把提示音调到“人耳最舒服”的45分贝,选个带起伏的轻音,别学某些品牌“滴滴”跟倒车雷达似的,一响整条街狗跟着合唱。
    开车想静,行人想活,中间就差一个可调喇叭。早装早省钱,晚装医院见。
    下次再被电车吓一跳,别只骂司机,也问问车企:提示音开关藏进三级菜单,几个意思?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