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法官“面对面”交流 新京报小记者暑期活动走进朝阳法院

朝阳 更新于:2025-07-30 13:44
  • 晓鱼的自由
    朝阳法院新京报小记者的实训基地活动开设以来,已经为上千名中小学生提供了体验法官职业、沉浸式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


    遭受网络欺凌该怎么办?盲盒和赌博有什么关系?日前,在第二十四届新京报小记者活动中,来自北京多所小学的学生们以“小记者”身份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旁听庭审、采访法官、举办小型发布会和京疆两地远程连线等多种活动形式,与法院干警深入交流,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法官职业以及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以案释法,深入讲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朝阳法院是大体量法院、工作节奏快、案件类型新。因此,能考进法院的干警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能在朝阳法院把工作干好的干警们,那是优秀中的优秀,就像来到现场的小记者一样,也是北京市优秀的小学生们。”活动现场,朝阳法院政治部干部黄硕带领小记者们了解了法庭的设置以及法袍的设计特点,让大家感受到司法庄严。



    暑期刚一开始,“触网”就成为家长和学生共同热议的话题,王四营法庭法官助理刘美辰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简称《条例》)现场为小记者们作详细解读。

    《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在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拒绝网络欺凌、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保护个人信息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刘美辰结合具体的案例和《条例》中的内容,提醒孩子们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内容,包括不要接触暴力、色情或其他不适当的内容,不要泄露隐私,警惕电信诈骗风险等。

    小女生利用父亲的账号充值了不良内容网络漫画,父亲起诉相关平台要求退费;一位中学生被同学通过网络污蔑为炫富,大胆起诉维权;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关注300多个游戏账号消费逾三万余元……在刘美辰的讲述中,这些真实的案例都在提醒未成年人警惕网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刘美辰告诉大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生成极其逼真的虚假视频、图片和声音,使得辨别真假变得非常困难。孩子们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到这些伪造内容,甚至被欺骗或伤害。



    榜样的力量,和退休法官深入交流



    “择一事,终一生。”活动特别了退休法官邹学东和侯纯英,通过小型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和“小记者们”深度交流。邹学东曾于2007年担任朝阳法院副院长,如今已经73岁,侯纯英1954年出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在朝阳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

    “与您亲人有关的案子,您会公平审判吗?”“我玩游戏时也被骗过60多块钱,这些钱能要回来吗?”“在您审理过的案件中,有没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怎么才能成为一名法官?”“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长达一个小时的交流中,小记者们纷纷举手提问,不少问题引发了两位老法官的深度思考,并一一认真作答。什么是审判员回避制度,法官的工作职责是什么,法官的审判流程是什么……两位资深法官给小记者们详细解答了这些问题。



    在采访中,邹学东和侯纯英分享了成为合格法官的三个关键要素,包括正直的理念,努力学习、熟悉法律和了解人情、生活。同时,他们强调,法官必须讲政治,在处理民事案件时,要深入了解民意,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法官的社交圈也应被重视,避免影响公正执法。


    新京报小记者走进朝阳法院

    与新疆墨玉小朋友共上一堂法治课



    “你们那里天气热不热?有没有像网上说的‘地表温度达80摄氏度’?”“我们这里虽然很热,但没那么夸张啦,尤其是伊犁,非常凉爽。”7月22日下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第一法庭,通过大屏幕,千里之外的新疆墨玉县小朋友们接受新京报小记者“采访”时,认真道。



    京墨两地小朋友共上一堂法治课


    暑期期间,为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帮助未成年人强化法律意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北京朝阳法院与新疆墨玉县法院合作组织了“朝墨携手行,法润少年心”暑期主题普法活动。走进墨玉法院的小学生与走进朝阳法院的新京报小记者“云端”相聚,通过“法律讲解+实践模拟”“线上直播+线下互动”的形式,“沉浸式”体验普法教育,共话友谊。



    在朝阳法院第一法庭内,亚运村人民法庭法官姜真带来以“小网民的智慧王国”为主题的暑期网络自我保护讲座,在墨玉的法庭,朝阳法院援疆法官肖华林则带领当地孩子们在线了解这些普法知识,和新京报小记者同上一堂法治课。

    姜真通过具体案例告诉孩子们,网络世界虽有海量的书籍、文章和视频,帮助大家学习知识,有趣味游戏和互动内容,让小朋友们在娱乐中学习和放松,大家可以通过网络结交朋友、分享生活,但网络也有陷阱,比如虚假信息、网络欺凌、恶意软件以及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在网上遇到有害内容怎么办?遭遇网络欺凌怎么办?姜真援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具体规定逐步为大家破解谜题。她告诉孩子们,在网上遭遇不法侵害时,收集证据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步,这些证据就像“魔法武器”,可以帮助维权,不仅使欺凌者受到惩罚,还会防止更多人受到伤害。

    如何安全社交?姜真给出“三不原则”,即不透露姓名、学校,不单独见网友,不传播他人隐私信息。“未成年人小杨制作脚本盗取公民信息售卖,每条获利10到200元,这也涉嫌犯罪。”姜真表示,根据《刑法》第253条,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也将面临刑事处罚。同时,她表示,近些年,刷单返利骗局也有向未成年人行骗的趋势,如果遇到类似于“日赚20元,学生也可做”以及“点赞、收藏即可赚钱”等噱头,要保持警惕,不要有贪婪之心,谨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此外,她也提醒孩子们要警惕“盲盒迷局”,告知盲盒可能存在的成瘾性。“盲盒利用了大家对未知惊喜的成瘾性,建议大家一定要理性消费、健康玩乐。”姜真说道。



    “新京报小记者和墨玉县学生突破地理限制、跨越千里线上互动,两地孩子从最初的拘谨到后面的踊跃发言,让我看到了法治课堂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将北京与墨玉的青少年紧密相连。”墨玉县法院干警阿依努尔·艾斯卡感叹,当新京报小记者介绍长城、故宫等文化地标时,墨玉县学生热情回应“天山”“昆仑山”的民俗风情;当新京报小记者提及烤鸭、炸酱面时,墨玉县学生则分享“手抓饭”“烤全羊”的饮食文化。这种双向的文化展示,让干警深刻体会到,法治教育不仅是法律知识的传递,更是民族情感的联结。

    据悉,每个暑期,朝墨两院对口支援工作会依托新京报小记者实训基地,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共同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走深走实,为两地青少年们搭建起一个全面了解法律和交流沟通的平台,在两地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用法治力量呵护青少年茁壮成长。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